2023-05-23
武夷拟网蚊
尖吻拟网蚊幼虫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武夷倒毛摇蚊
双斑倒毛摇蚊
扇刺合脉等翅石蛾
戈氏长肢蝶石蛾
黑麂活动画面
挂墩华南溪蟹武夷山国家公园供图
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
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作为全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之一,武夷山国家公园采取了一系列资源管护和生态修复措施,不断刷新生物多样性记录。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武夷山国家公园集中发布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成果,多方位展现“世界生物之窗”的魅力。
6个新物种
22日,记者从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获悉,正在进行中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项目又有新成果。该项目新近发现6个昆虫新种,分别是武夷拟网蚊、尖吻拟网蚊、武夷倒毛摇蚊、双斑倒毛摇蚊、扇刺合脉等翅石蛾以及戈氏长肢蝶石蛾。相关成果已在国际昆虫学期刊《insects》上发表。
据悉,这些水生昆虫发现于国家公园内桐木、大竹岚、杨梅墘等地的洁净溪流中。它们的体型普遍较小,成虫体长介于1至8毫米之间。科研人员将采集到的幼虫、蛹通过原地饲养获得成虫标本,通过体视镜和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经形态学、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技术手段的比对分析,鉴定为新物种。
其中,武夷拟网蚊、尖吻拟网蚊的发表,是我国首次报道该科物种,极大增进了对该科多样性、生物地理以及生活史的认知;扇刺合脉等翅石蛾的发表,则有助于厘清该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为合脉等翅石蛾属提升为亚科水平提供了分子证据。
水生昆虫对栖息环境的水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大多可以作为优良水质的指示物种。目前,科研人员已获取了这些新种的线粒体基因组。未来,将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开展武夷山水质生物监测,多维度评估武夷山水质状况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被誉为“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世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其中,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拥有210.7平方公里未受人为破坏的原生性森林植被,是世界同纬度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资源管护和生态修复措施,为物种栖息地质量改善、种群恢复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主任张惠光说。为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武夷山国家公园于2020年4月,组织开展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一年后,又全面启动为期3年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调查由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20多家科研单位及高校的百余名专家参与,覆盖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的所有区域,同时采用了红外相机、马来氏网、环境DNA等生物多样性调查新技术。
调查启动以来,发现了一批新种、新记录种、新分布记录。去年发表的昆虫新种中华粘猎蝽,便刷新了粘猎蝽属在东亚亚热带地区的最北分布记录。此次新公布的6个昆虫新种,再一次丰富了武夷山昆虫记载,展现了“昆虫王国”的神秘魅力。
据悉,自2016年启动体制试点以来,武夷山国家公园累计发现并公布发现新种23个。目前,当地正加快推进生物资源调查成果的应用转化,编研武夷山生物志书图鉴,建立完善生物资源监测体系,指导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个中国特有物种
画面中,一只黑麂正在山间雪地上悠闲散步,时而昂首阔步,时而低头嗅闻,细细啃食身旁树枝上的嫩叶。其整体毛色呈棕黑色,尾部尤其醒目,尾背面黑色,尾腹及尾侧毛色纯白。它的角特别短,有时隐藏在额部棕黄色的毛簇中。
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本底调查项目科研人员近日在回收整理野外红外相机数据时,发现监测画面记录到了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麂的活动影像。红外相机曾多次拍摄到其活动轨迹。
作为中国特有物种,黑麂分布范围狭小,局限在福建、安徽、浙江、江西4省的交界区域,主要栖息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混交林和灌木丛中。黑麂生性胆小,多在晨昏活动,食物为植物的嫩叶、嫩芽和果实等。
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黑麂被列为濒危等级。目前,其野外种群数量5000至6000只。历史上,武夷山就是黑麂的分布区域。此次再次记录到其活动影像,证明了这一华东哺乳动物旗舰种在武夷山生存良好。
为了更好开展科研监测,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已布设红外相机700余台。通过红外相机,一批珍稀物种不断进入科研人员与公众视野。
不久前,当地便通过红外相机,记录到了欧亚水獭结对活动的画面。这是武夷山国家公园首次拍摄到这一珍稀物种的影像。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欧亚水獭,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认定的濒危等级物种。2000年后,福建仅在东部及沿海的小范围区域有过欧亚水獭的确切记录。此次记录,与既往已知的分布点均不相邻。科研人员从欧亚水獭结对活动推测,国家公园内可能存在一个稳定的野生种群。
1个新家谱
武夷山淡水蟹的家谱被重新修订了。
淡水蟹是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中的关键类群,也是表征水域生态健康的重要指示生物。武夷山的淡水蟹资源丰富。
位于武夷山大山深处的挂墩自然村,是世界著名的生物模式标本产地。1873年,法国传教士谭卫道来到这里,采集到了一只淡水蟹的雌性标本。这个标本被送到了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但并未引起太多关注。直到1904年,美国甲壳动物学家拉斯本才注意到了这个标本,确定其为一个新物种,命名为挂墩溪蟹,并将其归入华溪蟹属。
2021年,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了为期9个月的淡水蟹资源野外调查。其间,他们在挂墩村及其周边的20多个地点采集了许多淡水蟹标本。
研究团队重新检视了法国的挂墩溪蟹模式标本电子照,发现这只是一个雌性标本。要知道,在淡水蟹分类鉴别中,雄性第一腹肢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但早期的分类研究,并未注意到这一点。
研究团队证实,历史上关于挂墩溪蟹的分类、异名和分类地位变更都是错误的。
之后,专家们对挂墩溪蟹标本,以及各地华南溪蟹属物种,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最终改写了挂墩溪蟹的家族图谱,认定其实为华南溪蟹属物种,并将其重新命名为“挂墩华南溪蟹”,同时对该物种的形态特征进行重新描述,补充了雄性形态鉴别特征。100多年后的今天,挂墩溪蟹终于有了自己真实的姓名。
目前,世界上已记录淡水蟹1300余种,其中中国淡水蟹家族记录有59属371种。武夷山国家公园内的淡水蟹家族现有3名成员:挂墩华南溪蟹、福建华溪蟹和恩氏博特溪蟹,分属于3个不同的属。(记者 张辉 通讯员 肖芳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