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8
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
图/贺桐文/敬泽昊
生活在今天中亚地区的粟特人(中国古人称之为“昭武九姓”),以善于经商而闻名于世。他们依托着地处几大文明圈要冲的黄金地理位置,成为了活跃于万里丝路之上的,联通东西方的最大商帮。他们因为贸易来到中国,带来了中亚以及更遥远西方的货物,带来了异域的文化,还带来了以金银器铸造为代表的顶级工艺,其中很多人定居在了中国,在充分融入中国的同时,也为中华文明注入了许多外来文明因子。
【资料图】
这种交流融合的过程,也在上世纪70年代横空出世的何家村窖藏中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它们中很多器物都是和粟特人,和中亚地区息息相关,这也让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成为了全国范围内中亚元素最多的文物展之一。
玛瑙长杯
按照中国史料的记载,位于中亚地区的粟特诸国,从魏晋南北朝时期,便成为了中国玛瑙制品的重要产地。因为数量稀有,更因为强烈的异国色彩而深受历朝历代贵族的喜爱,所以玛瑙也成为了粟特人贩卖到中国的抢手货物,甚至还成为“国礼”,按照唐史记载,康国(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于开元初年和开元二十八年两次遣使来华,玛瑙便被列入了“国礼”清单。
水晶八曲长杯
在古代,水晶是中亚地区的一大特产,也是输往中国的畅销品,流行于各个中原王朝。长杯这样的造型,是粟特地区流行的酒具样式,西安出土的安伽墓石榻和史君墓石椁上,都能看到长杯的图像,说明这两位粟特人既是久居中原,受到了汉文化的洗礼,但本民族的一些习惯还被或多或少的保留着。
鎏金双兽纹银碗
狮子不是中国特有的动物,因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才进入中国,并被当做神兽。后来因为佛教的流行,狮子纹饰也成为了流行元素,出现在了各种各样的器物之上,逐渐融入到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之中。按照史料的记载,中亚地区是中国古代狮子重要的来源地,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
伎乐纹八棱金杯
八棱形的唐代金银带把杯,在中国存世很少,但在同一时期的中亚地区,却大量出现。特别是器物上出现连珠纹、指垫、胡人的装饰设计,带有着浓郁的粟特风格,因为专家断定这件器物是出自粟特工匠之手。
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
盘体分瓣,中心装饰单点动物纹饰,周围留出空白,这种构图方法并非我国金银器传统装饰手法,尤其盛行于粟特地区。具体到这件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虽然借鉴了粟特人的装饰手法,却选择了中国传说中的瑞兽“飞廉”作为主图案,充分体现了唐代人对于外来文化的借鉴取舍,以及根据自身文化特点的融合创新。
镶金兽首玛瑙杯
镶金兽首玛瑙杯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明星文物,工匠巧夺天工的手艺,制造出了这件创意精湛、惟妙惟肖的酒具来。因为类似造型的酒具并未出现在中国,所以很多学者便认为它的造型应该是源自粟特式“来通”——一种流行于西方的酒具。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葡萄是张骞从中亚带回中国的,但完全掌握种植技术就差不多又过去一千年了,史书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说唐高祖宴请群臣,面对稀罕的葡萄,宰相陈叔达是只看不吃,于是高祖问及缘由,答曰想带回去让老母亲尝尝,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葡萄在当时的金贵。可能是因为物以稀为贵,也可能是因为葡萄的造型容易和多子多孙联系到一起,总之唐朝人非常喜欢葡萄,于是葡萄纹也与飞鸟等中华元素融合在了一起,衍生出了许多周边——比如何家村窖藏出土的这件“网红”文物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骨咄国玉带銙
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上展出了一幅没有完工的半成品玉带銙。因为盛放它的银盒上墨书着“骨咄玉一具”,所以专家们明确它来自骨咄这一中亚古国(位于今塔吉克斯坦)。历史上的骨咄国与唐王朝交往密切,唐玄宗李隆基还授予骨咄国王罗金节“骠骑大将军”的职位,并册封其为叶护(叶护是突厥等民族地位仅次于可汗的职位)。
发现,陕西有意思!